步入2011年的中國紡織業,可以說是“捉襟見肘”。綜合起來有三大障礙。
【困境】
1、用工荒。據官方數據,出口加工業基地珠三角用工缺口高達90萬,且這一趨勢正蔓延到整個東南沿海地區。居住類價格、教育和生活成本上漲,驅動了人工服務的價格上漲,又間接導致大量使用人工和服務的農產品價格的上漲。特別是中國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這是主要的原因。
2、匯率壓力。人民幣面臨的升值壓力束縛制造業的發展。近幾年,不遑美國,而且西歐一些國家,也在逼迫人民幣升值。匯率的壓迫力度呈逐級上升態勢,隨著中美貿易順差的持續,恐引發貿易戰。不僅如此,他們還向IMF發出通牒,威脅如果它不能夠對中國匯率問題采取更為有效的立場,就有可能失去美國在一系列議題上對該組織的支持。
3、原料漲價,能效低。在3月舉行的“2011年中國國際紡織紗線(春夏)展覽會”上,如意集團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國際經營中心經理陳罡坦言,今年以來,受原料價格制約,中低檔企業都不敢下單,或只下低價單子。目前企業的訂單只接到5月份。在原料高位運行的同時,上游產品價格卻出現大幅跳水。例如,40支純棉紗的單價,今年2月還能賣到4.5萬元,3月下旬卻降到了3.7萬元。“2月份以前,棉紗生產出來就不會愁賣。可現在已經銷不動了。”山東寶鼎紡織有限公司業務經理岳長鋒表示,3月開始,客戶訂單就逐漸減少,目前是短單、散單、小單比較多。“漲價,下游面料、制衣企業很難接受。不漲價,自己壓力又太大。兩難。”
4、貿易戰,價格戰。甚至海灣戰爭、利比亞之戰。這都是經濟發展中的客觀現象。經濟始終是在矛盾中發展的。我們不要只看到紡織業硝煙彌漫,關山重重。也要看到我們其他行業的強項。因為有其他“強項”的牽制,反制;紡織制造業自然曲徑通幽,別有洞天。
無論什么“戰”,人總是要穿衣服的。不是軍裝、迷彩服;就是西裝、蝙蝠衫。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從人的心理及生理的需求上講,服裝始終與人相伴。也就是說,矛盾與機遇并存。如何讓人家買你的衣服?如何留住你的員工?這需要你的遠見和魄力。
【發展】
1、原材料漲價是大家共同的矛盾。是共性。但在買到原材料后你能夠,別出心裁,以一當十。這是個性。這就需要提高你的實際能力和設備。
研發科技含量高、利潤空間大的高新纖維,搶占國內外市場新的增長點,時不我待。《規劃》中提到的功能性、差別化纖維,主要是指新型生物質纖維,具有排汗、阻燃、除臭、保健等功能,其應用范圍主要是服裝及家用紡織品領域。隨著紡織品的升級換代,這也成為行業擴大內需的亮點。
“功能性產品雖然僅占企業全部產品的35%左右,但是利潤卻占全部的65%至70%。它利潤率高,改變了以往重數量規模、輕質量效益的增長模式,增強了企業抗風險能力。”國家功能性差異化纖維開發基地、太倉市金輝化纖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級經濟師談輝介紹,功能性纖維近些年來的國內需求逐年放量,在今年紡織業大環境趨冷的情況下,企業功能性纖維的利潤份額還會提升。
由此可見,服裝由皮毛、棉花進化、發展到“纖維”,不但功能性呈現多元化,而且樣式也是百花齊放。筆者發現,門面攤點、超市、商場三個地點服裝有著明顯的區別。總體上說,共性服飾多于個性服飾。模仿多于創新。而且面料質地、款式、配花乃至布局不是畫蛇添足,就是粗糙俗氣。不如韓式服裝貼合、靈氣、飄逸。可見許多老板或設計人員,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隨行就市”。如此置業理念,又如何在東南亞的競爭中,秀出南斗!
2、發展制造裝備,加大研發力度。高新技術纖維產業化,不僅工藝復雜,而且對生產條件要求苛刻,而生產設備、材料、儀表、自控系統等國內都難以解決。如生產碳纖維的高溫碳化爐,而1800攝氏度級別的高溫碳化爐國內無法生產,國外限制對華出口。
雖然工藝流程復雜,產業化滯后。新型纖維研發周期長、競爭對手強,存在較大的技術和經濟風險。但我們可以化零為整。以集團、合作、貸款等方式,走利益共享、風險共擔;互利互惠的道路。
無限風光在險峰。如果說戰爭促使武器的發展。從某種程度上說,貿易戰也促使企業更新設備,鳥槍換炮的求生之路。有時就得敢于冒風險,在險中求勝。
3、強化標準。國外的功能性、差異化纖維之所以能推廣普及,主要依賴于強制標準。據介紹介紹,美國強調所有嬰兒服都要使用永久阻燃纖維,日本從2012年也將實施新標準要求家用紡織品采用永久阻燃纖維。這些標準的實施,不僅維護了消費者的利益,而且大大加快了功能性纖維的推廣。“國內一些所謂的阻燃紡織品,大部分都是通過后整理實現,而不是從纖維阻燃,洗幾水就失去功能了。這反而讓消費者誤會了功能性紡織品的可靠度,不利于培育市場。”
4、是財稅傾斜,通過政府優惠政策,引導消費。“利用廢料生產的新型纖維,實際是為社會節能減排做貢獻,應有相應的稅收優惠。”談輝說,政府應對重大技術項目給予資金支持,并出臺政策,通過稅收等杠桿,吸引社會資金,扶持產業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十二五”規劃中就紡織業重點發展方向提出的四句話,是有內在聯系的。推進高新技術纖維和新一代功能性、差別化纖維的產業化及應用,是解決原料問題。加快發展產業用紡織品,推動高端紡機和配件自主化。“支持廢舊紡織品循環作用,保證產業低碳、可持續發展。
5、用工荒的出現,說明我們的一些企業,一些加工業;或者說一些作坊需要整合。需要淘汰、優化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散兵游勇”。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需求不能停留在布衣、唐裝;全國人民一身綠上。服飾是人生活質量、生活背景的體現;同時也是社會優越的標幟。我們的裁剪,剪出的不僅僅是衣襟和褲管,而且是風情,是景致。
因此,我們要提高員工的素質,發掘他們的想象力。從意識形態,給他們提供一個可以實現自己夢想的舞臺。同時作為老板,要提高員工的生活待遇;豐富他們的文化生活。管理制度化,生活人情化。可為員工的家人提供住宿,并給予一段時間的探親假。以建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精神寄托。
獨立小橋風滿袖。獨立,在紡織業要一枝獨秀,需要老板有“獻血”精神。從自己的存款單中走出來,敢于投資;敢于脫胎換骨。走過橫亙的長河,袖滿飄逸的風情。讓世人穿上“秾纖得衷,修短合度”的衣飾,這就是自己的旖旎歲月。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芻議紡織制造業的困境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