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企業信息化的重要性,因此許多企業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建設企業的信息系統——這一方面能幫助企業管理層理順企業流程;從原來的粗放管理模式逐步轉變為精益管理模式;另一方面,企業如果能夠成功地實施ERP系統,則可以通過整合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使企業整體效益有較大的提升(主要表現在低成本、低庫存、高顧客滿意度等各方面)。作為ERP中的關鍵組成部分,“ERP質量子系統”通過制定檢驗標準、抽樣原則并最終提交質量分析報表為企業流程運營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時我們也知道,六西格瑪方法是以數據為基礎,通過持續改進或重新設計企業流程達到提升顧客滿意的目的。因此,如果能將六西格瑪方法與ERP質量子系統進行有效集成,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ERP質量子系統功能現狀
目前,市場上主流的ERP產品中都提供了質量管理功能模塊。但是,其主要提供的是供應商(或原材料)檢驗和產成品檢驗,而很少關注在制品的檢驗和分析,其一般流程是:通過收集原材料和產成品的相關信息,根據ERP質量子系統中預先設定的抽樣規則和質量標準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的質量檢驗表。
1、ERP質量子系統數據源分析
ERP質量子系統有效運行的基礎是從其他子系統模塊獲得相關信息。例如,對供應商所提供的原材料或組件的信息就需要從采購子系統和庫存子系統中進行采集,一個典型的數據采集過程如圖1所示。而對產成品的檢驗所涉及到的數據則主要從制造系統和庫存系統中獲得。
圖1供應商原料檢驗基本流程
由于目前的質量子系統中缺少對在制品的質量檢驗分析,而所謂的產成品檢驗只是一種事后檢驗,因而不能及時有效地將質量檢驗信息反饋到生產過程中進行實時控制。因此,在對在制品進行信息采集時,除了盡可能利用精確的實時測量系統外,還應當在一線員工中提倡一種“顧客”思想——即前道工序應當盡可能將后道工序的工藝要求看成是顧客的需求,從而關注后道工序的滿意度。對在制品進行質量檢驗所需采集的信息應當包括工藝路線和關鍵工作中心能力等。
2.ERP質量子系統數據處理分析
以某一有N道生產工序的流程制造企業為例,傳統的數據處理方法是:在對原材料進行檢驗后,根據檢驗結果決定是否拒收或降級處理該批原材料;同時,將檢驗結果反饋到采購系統和庫存系統中,以便于對下批采購和安全庫存進行管理。對于在制品,假設企業對每道工序都進行抽檢,如果在第M道工序檢驗出不合格的在制品時,則企業會追溯到第M-1道工序,并且進行重新加工或者進行報廢、降級處理。而對產成品的檢驗結果,除了及時反饋到庫存系統中以外,一般還應當與銷售系統進行實時更新。
3.ERP質量檢驗表及其后續處理分析
ERP質量子系統最主要的輸出便是各種質量檢驗表。其形式大致是:物料編碼(用來唯一識別每件物料);檢驗結果及合格率(檢驗結果可分為合格和不合格,合格率是簡單的統計結果);后續處理(如果是合格產品,則通常進入下道工序或者入庫,不合格產品則采取返工或者報廢措施)。通常企業在獲得這些質量檢驗報表后,往往會根據其統計結果來分析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所在,然后對相關的設備、工藝或生產流程進行改進。同時,質量檢驗報表可以方便企業有效地統計產品的質量成本損失。
但是,對在制品的生產流程而言,檢驗結果從后道工序反饋到前工序時,往往不能及時找出問題所在,于是企業只能進行產成品檢驗——為下批產品的生產參數調整尋找依據,或者中斷生產線找出問題所在,而生產線的中斷往往會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現在我們知道,將六西格瑪方法集成到在制品的生產流程中,將有利于及時發現質量問題的根源,以及采取相應措施,能盡可能地減少企業損失。
二、六西格瑪與ERP質量子系統集成模型
目前主流的ERP系統都提供了EAI(企業應用集成)接口,可以方便地將ERP系統中的數據導入到其他系統中,同時也可以將其他系統中的數據按照一定的格式導入到ERP系統中。但是對ERP質量子系統而言,其所生成的質量檢驗表并沒有清楚地說明導致質量缺陷的原因,而導致不同工序質量缺陷的原因也不一定完全相同,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借助六西格瑪方法及其分析工具,全面分析造成質量缺陷的原因并提供解決方法。這樣,既利用了系統所提供的信息,又能通過對相關信息的分析擴展消除流程缺陷,降低成本,最終提高顧客滿意度。
圖2 供應商原料檢驗基本流程
從控制論的傳統控制模型(如圖2所示)來看,如果不加以分析而直接將系統生成的簡單質量檢驗表反饋到生產流程中,并不能發現流程中已經存在的問題,從而不能有效改善系統性能。但是,在利用六西格瑪方法進行流程分析和改善的基礎上得出的擴展質量檢驗表,就可以有目的地改善系統缺陷,有效提升反饋效果。集成 6σ控制系統模型如圖3所示。
圖3 集成六西格瑪的控制系統模型
一般來講,“擴展質量檢驗表”只是在現有質量檢驗表的基礎上增加了“原因”和“原因級別”2項。其中,“原因”項是通過6σ所提供的定義、測量、分析、改進和控制(DMAIC)等分析流程,從人、機、料、法、環、測等多個角度入手,最終確定導致質量問題的原因。不僅如此,系統還進一步利用“測量”和“分析”階段的統計工具,“回溯”整個業務流程建立的“原因”數據表,并確定“原因級別”項的值,相應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可以根據原因級別的高低查看“原因” 表,并且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反饋至流程,然后根據改善效果修改相應原因級別。這樣可以實時修正業務流程中的問題,提高運營效率和效益。
三、六西格瑪與ERP質量子系統集成層分析
1.集成的層次分析
根據企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可以將六西格瑪與ERP質量子系統的集成分為3個層次:數據集成、方法集成和功能集成。
(1)數據集成:在數據集成層次上,六西格瑪方法利用現有的ERP質量子系統提供的數據和信息,人為地對這些數據和信息進行分析,其分析工具主要是配合六西格瑪的DMAIC過程所提供的不同階段的統計工具。
(2)方法集成:在方法集成層次上,除了利用數據集成階段所利用的信息基礎外,應當將六西格瑪的統計思想或者算法直接集成到ERP質量子系統中,這樣可以在不需要人工分析的時候自動獲取部分分析結果。
(3)功能集成:功能集成層次應當是六西格瑪與ERP質量子系統集成的最高層次,在這個層次上,六西格瑪分析成為與ERP質量子系統并行的一個模塊,他可以自動采集質量信息、分析質量缺陷原因、反饋改進措施、改善生產流程。
以上面提到的“有N道生產工序的流程制造企業”的在制品檢驗為例,可以分析以上三種不同層次的集成模式:首先建立一個在制品質量檢驗表,以采集各道工序的質量數據,如果在第M(M)假設發現導致第M道工序產品質量問題的原因是某零件的尺寸不匹配,則需要分析導致零件尺寸問題的原因:人工操作的誤差、機床的刀具磨損、零件材料自身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形等,最后將這些原因匯總生成原因參照表,并統計出這些原因各自的原因級別。
在數據集成層次要注意篩選出與質量問題緊密聯系的數據,對于那些效益提升空間較小的因素,可在以后的改進中加以考慮。
如果是方法集成層次,則6σ集成分析模式會自動根據系統設置的算法,統計出導致質量問題的原因級別。
到功能集成層次上,6σ集成分析模式會自動收集與工序質量問題相關的原因,并進行后續處理,當然這些數據是在ERP中實際產生的,系統只需提供一些“關鍵點開關”供管理人員作判斷使用。
2.對應不同集成層次的接口設計
在數據集成層次上,六西格瑪工具通過對ERP質量子系統中的數據進行直接采集、篩選、分析和反饋,因此其接口通常設計為數據同步模式,即對ERP質量子系統中的數據進行批量、實時的處理——ERP質量子系統根據業務規則,從ERP的后臺數據庫中篩選并讀取相應數據表,然后通過ERP系統自身的EAI(企業應用集成)接口的導出功能,形成一個臨時數據庫,以便6σ應用工具對其進行訪問和分析處理,找出“關鍵的少數”原因及其解決方法,反饋到ERP系統中去。
方法集成層次上,將6σ工具中的算法直接集成到ERP質量子系統中,從而可以直接進行數據分析并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在最高層次的集成——功能集成的層次上,對接口的處理應該采取一種流程交互的方法,即將6σ方法及其工具整體作為一個與ERP質量子系統并行的子系統,這樣,當ERP質量子系統開展業務工作時,6σ方法也會自動采得相應數據,并利用其自己的規則進行數據篩選,從而發現問題并提供解決方案,最終將改進后的方案或規則反饋到ERP質量子系統業務規則中。
四、總結
通過分析六西格瑪與ERP質量子系統集成的基礎、相應的數據流、集成層次和集成接口,為企業改善ERP質量子系統的績效提供有效分析和處理工具。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