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毛腿公司發生火災到確定賠付金額,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之所以能這么快確定賠付金額,信息系統功不可沒。
2007年5月31日,福州馬尾區的飛毛腿工業園廠房因意外發生火災,大部分存貨及生產原料均被銷毀,惟其大部分生產線并無受到波及。
從飛毛腿公司發生火災到確定賠付金額,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這讓飛毛腿公司的總裁郭泉增很是欣慰:“之所以能這么快確定賠付金額,信息系統功不可沒。”
據估計,飛毛腿公司因火災損失達2.2億元左右,火災發生后,承保方太平洋財產保險福建分公司與飛毛腿共同委托了羅便士保險公估公司對此次事故損失進行查勘理算,通過三方共同努力,2007年9月底就確定了5220.8萬元的賠付金額。這也是福建省保險市場上單一事故賠付金額最多的理賠案。
據郭泉增介紹,由于公司的信息系統對存貨的管理十分規范,因此,在羅便士保險公估公司對事故損失進行勘查理算時,公司相應的損失一清二楚,這也是理賠金額能夠這么快確定的重要原因。
飛毛腿也跑不快
信息化讓飛毛腿公司在火災之后的理賠中受益,顯示出飛毛腿管理的規范。不過,在過去,飛毛腿公司的發展并不總是像它的名字所形容的那樣又快又好。
飛毛腿公司成立于1996年,公司真正迎來快速發展是在2000年之后。那時候,國內手機市場日漸蓬勃,市場對手機電池的需求給飛毛腿帶來了跳躍式發展。
人們接觸飛毛腿電子有限公司大多是從一塊手機電池開始的,很多人在買手機的時候,都會被贈送一塊飛毛腿的電池,如果仔細看一些名牌手機的原裝電池,上面也印有飛毛腿制造的字樣。
最初,飛毛腿公司的組織機構為金字塔式的職能型層次結構,機構較臃腫,管理人員配備較多,嚴重影響了辦事效率。
讓飛毛腿電子有限公司頭疼的還有業務流程的弊端,“2002年10月份左右,車間物料囤積成堆,倉庫物料堵塞,連帶銷貨、計劃、采購、財務都變得不很順暢。”信息管理部經理陳耀書說。為此,飛毛腿公司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組建了管理會計部,可是每個業務部門依然是自主運行的模式,對業務流程的梳理也不夠徹底。
“誰控制了成本,誰就控制了整個行業”,由于業務流程不規范,飛毛腿公司對成本的管控也存在問題。公司內部管理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營銷的管理了。
那時候,公司是建立在以Excel、Word和財務軟件之上的流程平臺,已顯得不堪重負,導入ERP系統的需要變得迫切起來。
從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
作為國內電池行業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飛毛腿除了為知名手機廠商OEM(貼牌生產)還擁有自己的品牌產品。
對于不同的產品線,起初飛毛腿公司的管理模式并不統一。不同的產品部門所用的管理方法也不一樣,從計劃到生產按照統一的規范來管理成為飛毛腿必需解決的問題。
“不過這只是開展信息化管理的基礎層面,更重要的是,通過信息化手段,我們在定性管理到定量管理上邁進了一大步。”郭泉增說。比如,目前公司的庫存產品有多少,大約有多少原材料等,都可以隨時從系統里查出來。
以2007年5月的那場火災為例,正是因為ERP里面的庫存數據準確率很高,第三方評估機構才能這么快確定損失情況,過去保險界需要一到兩年才能確定的理賠金額不到半年就確定了。有了這次經歷,郭泉增更加堅定了將信息系統推行下去的決心。
信息化能有今天的成效,這也是陳耀書始料未及的。2002年,飛毛腿公司計劃上馬ERP項目,雖然早在1999年,公司已經上馬了財務系統,可是如此大規模地進行信息化建設對于飛毛腿來說還是第一次。陳耀書回憶說:“當時,飛毛腿還屬于比較小的一個企業,公司年銷售額還不到4億,由于是第一次接觸管理軟件,公司領導心里也沒底,引進也是想試一試,如果真能解決企業的問題再投資。”
7臺打印機事件
雖然只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但飛毛腿的領導們并沒有放松要求。盡管如此,飛毛腿也在實施ERP項目的過程中遭遇了不小的困難,ERP項目也差點因此擱淺,7臺打印機事件就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
在2003年8月易飛ERP系統上線運行前,公司開展了兩個多月的培訓。“那時候,我一個星期組織他們開一次會,把難點一項項討論解決,項目實施組各成員也同時在每個部門奔忙。”郭泉增說。比如,以前沒品號,而現在需要建立品號,這就等于把倉庫管理重新進行梳理,基礎工作量很大。
更大的困難還在后面,在ERP系統上線一個月之后,系統運行失敗。飛毛腿公司請來咨詢顧問對ERP系統中運行的數據進行了一次盤查,發現原因是操作人員無法拋開手工作業習慣,對維護系統數據不重視,因此,系統不能產生真實準確的數據。
據了解,當時飛毛腿公司董事局開會討論,有意中止整個ERP項目的繼續實施。是堅持還是放棄?擺在ERP項目經理面前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最終,他選擇與ERP共進退。2003年9月1日,ERP經過對數據的重新修整,第二次正式上線。
為了確保二次上線的成功,ERP項目小組決定拋棄以往的“一單制”方式(即在同一張進貨單上由各個部門人員填寫審核或檢驗意見并記帳),增加品管部門的職責(不單檢驗質量,還清點數量),對流程中每一步完成的操作都要求打印出書面單據。
為滿足打印工作的需要,飛毛腿公司還專門投入資金在相關環節購買了7臺針式打印機用于書面單據的打印,前后花費3萬余元。后來這個經歷也被ERP項目組戲稱為“7臺打印機事件”。
經過這件事之后,管理層和員工開始真正意識到公司高層推行ERP的決心。在2003年底公司已經完全拋棄手工作業,ERP系統的運行也逐步穩定了下來。
數據增長帶來新挑戰
2004年,飛毛腿進行戰略調整,并投入巨資實現公司產品從OEM向自主品牌的轉型。
2006年,公司的銷售額已經從2002年的三、四億增加到十幾億,材料也從ERP剛上線時的8千多個上升到21萬多個。而每個月都有新手機出來,飛毛腿要跟上市場的腳步就要不斷地推出新的電池和充電器。“這樣一來,過去用起來很順暢的系統開始變慢了。”信息管理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在這一年,飛毛腿還計劃在香港上市,原有的系統已經開始無法滿足公司的快速增長,系統升級問題日益突出。陳耀書認為,目前,在國內ERP行業,軟件功能的更新往往跟不上企業的迅速發展。
于是,飛毛腿開始尋求新的軟件解決方案,2006年10月,飛毛腿公司ERP系統升級。新系統不僅解決了數據增長帶來的挑戰,由于新系統的代碼是對企業開放的,在飛毛腿公司,只要生產管理部門向信息管理部提出某種個性化的需要,信息管理部就可以跟據需求進行定制開發。
從2003年到2008年,飛毛腿的ERP系統已經應用了四年多的時間,企業也積累了強大的數據。如何利用這些數據對整個企業的前期經營情況進行分析,為后期企業發展做一個預測,成為飛毛腿ERP要解決的新問題,為此,飛毛腿已經開始轉向BI(商業智能)的應用,希望把歷史數據利用起來,作為飛毛腿進行集團決策的依據。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電池制造企業ERP實施應用成功案例分析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