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跟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聽到一種說法:“我們工廠基礎很差,流程很亂,我們計劃先自己把內部理順后再考慮上ERP!”;或者說“我們先搞ISO管理體系,把流程規范后再搞ERP!”。
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這也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說這話的人肯定是對ERP不怎么了解或者是之前用過一些小型軟件系統,認為只有企業本身很規范才能上ERP。實際上并非如此。這些管理者可能認為ERP是個很高深的東西,應用起來要求非常高。但是,只要我們了解ERP是個什么東西就可以理解在什么情況下不能上ERP了。
ERP并非是高深莫測的東西,其實就是一個管理工具,你不要去想它是怎么怎么開發出來的,因為這樣會把你帶入誤區�?梢韵胂笠幌拢覀冑徺I洗衣機的時候是考慮些什么?無非就是洗衣機能否能把衣服洗干凈,并且還比較節省電和水。我們不會想到它內部有些什么尖端科技,然后去想這玩意兒我是不是要怎樣怎樣準備才能把它給購買回來。這樣想我們就會大致明白ERP其實也就是為我們企業服務的一個管理工具而已。
要了解ERP到底是否應該上,最好能了解ERP的實施過程,本人在此也提提ERP的實施過程。
ERP實施過程大概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調研,也就是ERP顧問了解企業的現狀和需求;第二階段是培訓和基礎資料的整理,此階段顧問會協助企業去規范企業的一些基本資料,如物料的編碼,BOM的規劃等。第三階段是流程的整理、討論、模擬和確定,此階段顧問會協助企業實現流程的規范化改造,并檢驗基礎資料的正確性。第四階段是上線和優化。
在以上過程中,我們會看到有一個階段是會對企業流程進行改造和優化,在此階段會將企業的現有流程和ERP結合起來,重新制定新的作業流程和作業規范。如果企業在ERP實施之前就開始去做了企業內部流程和管理優化的工作,在實施ERP的過程中還是需要再修訂。ERP的實施過程也就是企業內部管理理順的過程,所以無需擔心企業內部流程是否非常好,非常順暢。
有這么一個案例,有個客戶做汽車配件的,企業內部的管理可以說是非常的好,5S、及時化(JIT)生產、TPM等等都在企業應用的非常好。按我們看的情況可以想象這個企業上ERP應該是很好的,流程非常暢順,企業管理也不會有什么問題。但在上線后我們發現,企業車間材料的用量跟標準耗用總是對不上,最后查出問題還是在流程上,信息沒有及時到達需要的人員手中。當然我們這里只是在討論上ERP的時機,并不是在討論是否需要理順企業內部管理,一個管理好的企業當然會比一個企業規范性差的企業更容易實施ERP,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
說到此可能有人會問了,那是不是上了ERP就不需要再搞ISO認證?當然不是,雖然ERP會去規范企業的流程,但還有很多ISO的東西是ERP做不到的,兩者并不矛盾。但在實施的先后順序上,如果企業還沒有實施ISO體系,建議企業先上ERP,再上ISO管理體系,這樣所花費的工作量比較小,不用做很多重復的工作。還有一個好處就是,ERP實施上線過程除了流程外,還需要很多的制度支持,這些制度文件就可以納入到ISO管理體系中,以ISO的標準加以管理,所以說兩者還是互為補充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把內部理順后再考慮上ERP?
本文網址:http://www.guhuozai8.cn/html/consultation/10820421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