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企業對于信息化重視程度的提高,IT系統已經從“幕后”走向了“前臺”,它更重要的使命是提升管理水平和競爭力。ERP(企業資源計劃)作為IT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于企業長遠規劃和資源整合集中管理,致力于改善企業內部以及整個供應鏈各個環節的管理、調度及資源配置,使企業迅速適應客戶的新需求和抓主市場新機遇,贏得競爭的勝利。
本文將從成長型企業的ERP應用需求出發,分析其服務器平臺選型時的關鍵因素,進而以金蝶K/3 ERP系統為例,闡述其兩個核心應用(中間層和數據庫)服務器的配置原則,并著重推薦了最新的至強7500和至強E7服務器平臺。
成長型企業ERP服務器需求分析
對于大多數成長型企業來講,隨著業務的不斷增加,業務并發處理需求以及數據量的增長,將會極大地考驗IT系統的性能、穩定性和可擴展性。因此,對于ERP服務器來說,在選型時,需要著重考察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 數據快速增長帶來的可擴展性需求
對于成長型企業而言,ERP系統處理的數據量通常增長較快,因此對服務器的靈活可擴展性要求較高,包括CPU、內存、硬盤、存儲等方面。比如,硬盤配置要有前瞻性,有條件的用戶可以考慮存儲陣列,同時也需要考慮數據的冗余備份,畢竟ERP系統的價值體現在數據上。
第二、 并發處理帶來的性能壓力
ERP系統運行起來通常數據讀寫較頻繁,有條件的用戶應該將數據庫和中間件分離,部署在不同的服務器硬件平臺上面。同時,對于ERP系統來說,并發用戶數,即同一時刻與服務器進行交互的在線用戶數量,是非常重要的性能考量指標。企業在選購和部署ERP系統時,要充分考慮服務器硬件現階段和未來所能支持的并發量。
第三、 可靠性與可用性
ERP系統作為企業的關鍵核心應用,對服務器的可靠性、可用性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業務請求無法得到快速的響應或經常發生宕機事件,后果往往會很嚴重。因此,服務器的RAS特性、冗余技術、高可用技術、集群技術等,都是用戶需要考慮的因素。
第四、IT投資回報
成長型企業的IT預算往往是比較有限的,這些有限的資源要用到刀刃上面,才能獲得好的IT投資回報,因此在選購服務器時,性價比是一個重要的經濟因素。
傳統上,一些機構、企業在選購ERP服務器時,出于性能和穩定可靠的因素,會考慮昂貴的RISC小型機。不過今天,隨著以英特爾至強為代表的X86服務器技術的發展,X86服務器在性能、可用性、可擴展性等方面都已經與小型機相差無幾,而且,X86平臺還有開放性、標準化、高性價比等許多小型機所無法比擬的固有優勢。下面,我們就以金蝶K/3 ERP為例,來具體剖析一下X86服務器在成長型企業中的部署應用方案。
金蝶K/3 ERP系統服務器選型指南
“一套軟件、兩個面孔、三層結構”,簡短的一句話,可以清楚地表述金蝶K/3系統的基本特征。三層結構概述了K/3系統是一個典型的三層結構應用,經過近7年的潛心研究和大量的客戶驗證,現在三層結構技術在金蝶K/3系統中的應用已經逐漸的成熟、穩定,成為金蝶軟件提供給中小企業用戶的性價比最好的企業ERP系統;兩個面孔指的是前端系統包括GUI和WEB兩種產品系列,客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下面是K/3系統結構示意圖:
▲金蝶K/3系統結構圖
由于K/3系統是三層結構應用,系統部署可分多部分進行,包括客戶端、中間層、數據庫、WEB系統等部分。其中,客戶端指的是基于Windows的K/3客戶端桌面應用程序,需要安裝在業務系統使用人員的機器上;中間層包括所有業務系統的業務邏輯組件,這些組件會被客戶端所調用,是K/3系統的核心部分;數據庫安裝數據庫產品和K/3數據服務部件,目前K/3系統支持的數據庫產品是Microsoft SQL Server,所有的業務數據都存儲在這里;Web系統則基于IIS提供K/3人力資源、門戶、CRM等WEB服務,為可選服務部件。
可見,中間層和數據庫是K/3 ERP系統中最核心的兩大部分,對于超過十個客戶端以上的應用,每個部分都應該裝在不同的機器上,如果中間層服務器的負荷并不重,將Web系統安裝在中間層所在服務器上也是可行的。如下圖所示:
▲基于Web系統的服務器架構
具體來看,中間層的任務是運行K/3系統的業務組件,一個中間層服務器往往要為多個客戶端(包括Web)提供服務,因此中間層一般需要使用部門級的服務器。根據實際測試的結果,K/3系統中,一臺配置為:主流雙路四核Xeon、4GB內存的中間層服務器,能負載400左右的并發用戶。因此,這里我們推薦大家采用基于最新英特爾至強5600系列的雙路服務器。當然,業務量的大小,客戶端的數目會影響中間層服務器的處理和響應能力,通過增加CPU、內存可以對性能的提升會帶來一定的好處,但這并不是萬能的。當達到一定的并發數量后,單臺服務器增加配置仍無法滿足性能要求時,此時需要采用多臺中間層服務器進行分布式處理。
數據庫服務器作為賬套數據的存儲平臺,無論從性能還是可靠性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根據測試結果,K/3系統中,一臺配置為16核心、16GB內存的服務器可以滿足200~400并發或數據庫實體達到20~40GB規模的應用需求。因此,我們推薦大家采用基于英特爾至強7500或最新至強E7處理器的四路以上服務器。隨著業務增長,可以通過增加內存和CPU來提升數據庫服務器的性能,利用RAID來存儲數據可以提高數據的安全和可靠性,同時也會帶來一定的I/O性能提升。如果數據庫服務器成為性能瓶頸,可以考慮將賬套分布到不同的數據庫服務器上。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種事后的拯救手段,企業依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數據備份和恢復策略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利用SQL Server的數據備份功能將數據定時備份,也可以考慮第三方的備份軟件實現數據的實時備份。
當然,對于并發量很大的高端核心關鍵應用,用戶還可以通過服務器集群的技術來進一步提供高可靠、高性能、容錯等高級特性。比如,Windows/SQL Server服務器群集技術可以建立數據庫的故障轉移群集系統,保證數據庫服務器的高可用性,如下圖所示:
▲K/3數據庫群集部署方案
為什么選擇至強7500與E7
在這里我們之所以特別推薦至強7500或E7來承載K/3系統中最核心的數據庫關鍵應用,主要是基于以英特爾至強為核心的X86服務器在性能、可擴展性、可靠性、生態系統等方面的進步,以及相對于傳統RISC架構的無可比擬的低成本優勢。
在性能方面,至強7500比早一代的至強7400性能提升3倍,與六年前的單核處理器相比,性能更是提升高達20倍,而最新的“采用32納米制程工藝、最多支持10個內核、20個線程和30MB L3緩存的至強E7”又比至強7500提升20-40%。與RSIC平臺相比來看,一系列基于E7平臺的IBM、HP、思科、戴爾、SGI、富士通等品牌的服務器已經在數據庫、BI、ERP、中間件、虛擬化、HPC等領域中總共刷新了十多項世界紀錄。
從擴展性方面看,至強7500已經可以幫助服務器廠商在無需采用第三方節點控制器的情況下,輕松實現8路服務器的系統設計,憑借多達64個內核、128條線程、2TB內存,可以非常輕松地支持大規模的計算需求和擴展需求。實際上,基于至強7500或E7的大型服務器最多可以擴展到256顆處理器(2048個內核或2560個內核)。
在關鍵業務應用普遍關心的可靠性方面,從至強7500開始,英特爾已經在芯片設計中開始加入20多條RAS特性,通過錯誤檢測與抑制、多層冗余、系統恢復、故障預測分析、電氣隔離等技術,大大提高了X86服務器的數據完整性、系統可用性、可服務性,從而為關鍵業務應用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平臺。
當然,除了英特爾本身,圍繞X86高端服務器的產業鏈也在發展,包括微軟、Linux、IBM DB2、Oracle、SAP、用友、金蝶等ISV廠商,以及IBM、HP、戴爾、富士通、浪潮、聯想、中科曙光、寶德等服務器廠商,都已經開發出了許多關鍵業務應用軟硬件方案。
在筆者看來,與專有的RISC架構相比,英特爾至強平臺最值得肯定的是,一舉改變了關鍵業務計算的經濟模式,在保證高性能、高可靠、高可擴展的同時,大大降低了企事業單位的IT成本,包括硬件、軟件、維護、空間、功耗、散熱等方面。
當然,X86服務器并不是關鍵業務領域里的新人,實際上,在過去十年來,X86服務器與RISC小型機、Linux/Windows與UNIX、開源與封閉這兩種技術路線都在競爭。據IDC研究,包括商務智能、數據倉儲、數據庫和ERP等在內的85%以上的高端工作負載已經運行于行業標準的服務器上。今天,基于至強的服務器更是進一步成為RISC和大型機遷移的通用目標平臺,并可以廣泛地應用在數據中心的虛擬化和整合當中。
小結
金蝶K/3作為面向成長型企業的一種高性價比ERP系統,其三層架構所帶來的服務器選型頗有講究,特別是對于中間層和數據庫這兩個比較核心的應用而言。根據以往的經驗和測試結果以及當前服務器技術趨勢來看,中間層服務器我們推薦使用基于英特爾至強5600的雙路部門服務器,而數據庫服務器最理想的選擇是基于英特爾至強7500或E7的四路企業級服務器。這樣,可以更好地滿足成長型企業ERP應用對于并發性能、未來數據增長、業務擴展、可靠可用的苛刻要求。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guhuozai8.cn/
本文標題:成長型企業ERP服務器需求分析